研究生导师团队
免疫细胞药物研发和探索性临床研究导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4日
浏览次数:

一、导师团队名称:免疫细胞药物研发和探索性临床研究导师团队

二、培养单位名称:徐州医科大学

三、导师团队成员名单:

郑骏年、徐开林、章龙珍、曾令宇、李振宇、刘泳、施明、饶恩于、董东、马波、魏亮、徐波、孙阳、乔建林、吴庆运、张青、王刚

四、导师团队简介

导师团队由17位教授组成,其中二级教授3人,博导13人。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部省突贡专家3人、江苏特聘教授7人,江苏双创人才3人,江苏优青1人。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技术研发和临床研究;注册开展国际、国内临床试验37项,全国最多;治疗患者近500例,数量国内领先,总有效率80.6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首个CAR-T项目通过AABB国际认证。研发的双靶点BCMA、CD19人源化CAR-T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美国同类产品提升近1倍;治愈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安朱姆,被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近三年在J Clin Oncol、Lancet Haematol、Sci Transl Med、Leukemia等世界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团队依托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博士研究生49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指导研究生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0篇,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4项。主编国内首部CAR-T治疗学教材《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构建的“基于医+X融合的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我国医疗行业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拓创新攻克医学难题,丹心热血培育时代英才

徐州医科大学 免疫细胞药物研发和探索性临床研究导师团队

徐州医科大学“免疫细胞药物研发和探索性临床研究”导师团队由17位教授组成,其中二级教授3人、博导13人。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郑骏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郑骏年、徐开林),国家卫生突出贡献专家1人(徐开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曾令宇),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郑骏年、徐开林)、江苏特聘教授7人(刘泳、饶恩于、马波、魏亮、徐波、孙阳、乔建林),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施明、董东、魏亮),江苏省优青1人(吴庆运),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人(郑骏年、徐开林)。

团队着力攻关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技术及临床研究,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均达到国际先进。团队成员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2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等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0项

2009年,郑骏年教授把握肿瘤生物治疗发展趋势,建立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经过10年发展,获得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肿瘤生物治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二个国家级平台,获批冠名“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的全部10个省级平台,暨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的聚集,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导师团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不忘医学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四为”方针为指引,坚持“四个面向”培养人才,取得成绩如下。

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导师团队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融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带领研究生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在国内最早开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技术研发,2012年获得该领域全国第一项授权发明专利;2015年底在国际首批开展人源化CAR-T治疗血液肿瘤临床研究,研发的“全人源”、“双特异”、“通用型”等技术国际领先;2018年CAR-T细胞治疗规范通过全球先进输血和细胞治疗技术联盟(AABB)认证并获得证书(图1),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最高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CAR-T细胞治疗项目,为我国制定“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项目规范,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可靠依据。

1 AABB认证证书

导师团队指导研究生优化CAR-T制备方案、临床应用方案数十项;注册开展国际、国内临床试验37项,全国最多,被新浪医药评价为“国内CAR-T研究主力”;主编国内首部CAR-T治疗学教材《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近三年在J Clin Oncol、Lancet Haematol、Sci Transl Med、Leukemia、Am J Hematol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平均影响因子11.64;连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一等奖。助力学校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4‰,团队贡献度31%,团队带头人成为全球高被引学者。

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卓越医疗人才

导师团队始终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人才,注重培养临床诊疗技术人才。团队开展的CAR-T技术已治疗患者近500例,数量国内领先,总有效率80.6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图2)。开展的BCMA、CD19双靶向人源化CAR-T联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客观有效率91.9%,完全缓解率5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3个月。各项疗效指标全面超越2021年在美国上市的全球首款同类产品(客观有效率73%,完全缓解率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8个月)。此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 Clin OncolIF 44.5),博士生王莹作为第一作者。团队研发了BCMA/CD19双特异CAR-T产品,在截止2021年底已完成治疗的40例患者中,疾病控制率为100%,客观缓解率为95%。正与复星医药联合开发。

2 CD19+CD20两种CAR-T细胞联合治愈淋巴瘤患者

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安朱姆罹患多发性骨髓瘤多年,2020年3月,其为血液科医生的妻子看到我们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Lancet Haematol的封面文章,于是通过外交途径联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2月专机来徐接受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2021年1月22日痊愈出院,央视国际频道(CCTV-4)进行了报道,新华社的报道当日点击量超过120万次。巴基斯坦总领事馆致信感谢,巴基斯坦的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提高了徐州医科大学和江苏的国际影响力(图3)。

图3 CAR-T细胞治愈巴基斯坦骨髓瘤患者被广泛报道及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馆感谢信

三、面向经济主战场,培养产业应用人才

服务经济主战场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导师团队瞄准肿瘤生物治疗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依托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着力推进科技产业平台建设。2016年获批国家发改委“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21年获批“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全省首批14家产业创新中心仅有一家来自高校;2022年获批国家教育部“肿瘤生物治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经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批准,筹建细胞药物专业技术研究所。此外,导师团队还注册成立了江苏崛创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集细胞治疗药物研发、转化、临床应用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平台的建设为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应用人才的培养和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导师团队充分挖掘产业、企业的育人特点,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将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经济和产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不断提升研究生对产业发展的参与度。

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担当有为人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面对国家细胞治疗药物产业重大战略需求,2020年导师团队牵头申报“细胞治疗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此项目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举措,国家在急需发展的生物医药、新能源、网络安全、芯片四大领域27个产业方向设定指南,14个创新省份每省限报2项。经过省内4轮评审,我们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代表江苏申报“细胞治疗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此过程中导师团队坚持引导学生投身大国工程、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优秀博士硕士投入技术研发,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

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来中心开展“生命健康战略科技力量”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导师团队的工作成绩,要求“加快推进国家级平台建设,深化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研究,解决‘卡脖子’共性技术难题,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图4)。2021年12月,许昆林省长视察中心,就中心创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并接见导师团队(图5)。此外,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胡广杰,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先后前来视察,对团队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肯定。

4 陈竺副委员长、何维副主席一行视察研究所

5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和导师团队合影

多年来,导师团队成员带领学生潜心科研、研发新药,心系患者、救死扶伤,把无数个休息日留在了实验室、留在了病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生命赋予的重托。导师团队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通过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主编国内首部CAR-T治疗学教材《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构建的“基于医+X融合的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研究生获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4项。获得国家奖学金、“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国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为我国医疗行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